UrbanDance编舞网 加入收藏  -  设为首页
您的位置:UrbanDance编舞网 > 编舞教程 > 正文

目录

1,双人舞的“三动”要领是指什么?

双人舞的“三动”要领是指什么?

生动、仿动和同动。 生动:双人舞的动作要从生活当中去找。仿动:以模仿型的动作为主。同动:在练习动作时一定要注意动作和语言是同步的,语言节奏一定要跟动作的节奏同步。 双人舞的种类: 双人舞的种类有华尔兹、维也纳华尔兹、狐步舞、快步、斗牛、牛仔、探戈、伦巴、恰恰、桑巴等。双人舞是由两个人(通常为一男一女)进行表演,共同完成的一个主题舞蹈,大多用来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表现和人物之间的思想感情。 探戈是一种双人舞蹈,起源于美国中西部。探戈原本是拉丁舞项目,后来演变成世界五大舞种。目前,探戈是国际标准舞比赛的正式项目。探戈的伴奏音乐是2/4拍,但节奏很强。因此,在实际演奏中,每个四分音符被改为两个八分音符,这样每个小节就有四个八分音符。 伦巴是伦巴在西班牙语中的音译,也是众所周知的爱舞和拉丁舞的项目之一。民间舞蹈起源于16世纪的非洲黑人歌舞,流行于拉丁美洲,后来在古巴发展起来,故又称古巴伦巴,舞蹈节奏为4/4拍。 桑巴是一种起源于巴西巴伊亚的舞蹈和音乐。桑巴起源于非洲土著人的宗教仪式舞蹈,由被贩卖到巴西的奴隶带到巴西,再与其他文化混合传播到当地,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桑巴。

2,拉丁舞双人舞的基础知识

关于拉丁舞双人舞的基础知识   拉丁舞双人舞基础知识   一、姿势   双人舞基础:在双人搭配中,无论是前进或后退都应保持男女双方手臂的适度弯曲,形成一个弧线。以双方的手为中心,在移动的过程中,保持从手到手肘的距离不变。要注意不管怎么跳,当两人有接触点的时候,从接触点到背是圆弧形,这样才可以带动到对方。   二、用力原理   双人舞基础:双人搭配的用力有2种:扣和挤压。扣:当无产生任何舞步或移动时用扣的力量。“扣”的力量是用背来产生的.,是男女双方向外的力量。当产生力量的方向不变的时候和相对静止的时候,用扣的力量。挤压:是男女双方向内的方向。用中段和一侧的身体产生。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时候,才会产生积压的力量。注意:这里指的运动方向是两人方向不一样,如果方向一样则无须要变成挤压。挤压力量只有一下,不会持续,挤压后迅速变回扣的力量。   三、示例   双人舞基础:以男生为参照物来举例说明。当男生把手放在女生后背时,女生力量向后,感觉男生的手是一堵墙,女生是靠在墙上。当男生把手放在女生的前胸(肩或锁骨)位置时,女生用力方向是面向男生。男生把手放在女生的右侧身体,女生力量往右,男生力量往左。力量产生的方向始终是男女相对应的。   四、用力的程度   双人舞基础:用力程度要适当,以其中一方松手而另一方不摇晃为适合。在舞步移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“扣”或“挤压”两种力度的均匀,力度变化不能过大。力量只是传达给对方信号的工具,不是用来控制舞伴的。所以力量不需要很大,双方必须能站在自己的重心上,不能光依靠舞伴的力量来站稳。 ;

3,小提琴协奏曲《梁祝》的创作背景及其艺术价值

《梁祝》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,作于1958年冬,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,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。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,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,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,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,采用奏鸣曲式结构,单乐章,有小标题。以"草桥结拜"、"英台抗婚"、"坟前化蝶"为主要内容。由鸟语花香、草桥结拜、同窗三载、十八相送、长亭惜别、英台抗婚、哭灵控诉、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。
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,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,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,接着十八相送。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,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,楼台会,最后哭灵。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,大约十一分钟。最后一段则是化蝶,是主题再现。
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,好像在云端的感觉,以此来揭开序幕,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,拨开云层,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。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,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,绵绵长长,幽幽远远,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。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,回到人间落了实。

4,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作者进行简单介绍

  陈钢 (1935-) 上海市人。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,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。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,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,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。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,从师于丁善德、桑桐和苏联专家,毕业后留校任教。大学四年级时,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。以后又编写了《苗岭的早晨》、《我爱祖国的台湾》、《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》、《清水江恋歌》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。
  1957年,何占豪考进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修小提琴。那时,他们经常下乡演出,每次都拉外国曲目。何占豪慢慢发现,听他们拉琴的人越来越少。他开始思考,能不能用小提琴演奏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音乐呢?于是,何占豪和丁芷诺、俞丽拿等6名同学成立了“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”。 起初,何占豪用越剧音调创作出了弦乐四重奏“小梁祝”,第一次尝试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戏曲音乐。 1959年春天,作曲系的陈钢被派来与他合作。经过三个月的切磋琢磨,曲子终于完成了。有趣的是,当时曲子中并没有“化蝶”这一段,因为他们执着地认为新中国的年轻人不应该迷信。音乐学院领导听后哭笑不得,指出这是浪漫主义的一种创作手法。他们这才“放心”地把“化蝶”补出来,于是就有了今天长达26分钟、被誉为“我们中国自己的交响乐”的小提琴协奏曲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。